海文考研,四川考研培训机构,只为你顺利上岸!

  • 29年考研辅导品牌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考研备考 > 考研真题 >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详解

2021-03-19 09:59
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度。

  通过题干材料可知,就是要适度,防止过犹不及。题干愚人的做法就是过了,没有把握住度。

  2.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就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

  A.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D.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自由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自由要以必然为前提,把握必然越深入,人就越自由。如果把自由和必然相脱离,只强调自由而否定必然,就会导致唯意志论。

  3.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一轮生产结束后,该企业的总资本达到了120万元。那么,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

  A.200% B.50% C.100% D.20%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m/v。其中C+V=100万,可变资本V=10万,利润P=120万-100万=20万,利润在量上和剩余价值是一致的,故剩余价值m=20万,套入公式得到剩余价值率m’=20万/10万=200%。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本急剧膨胀,这一方面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经济过度虚拟化,致使金融危机频繁发生。西方资本主义金融资本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是

  A.去工业化与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B.技术创新与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

  C.全面私有化化与放松金融监管

  D.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

  此知识点为大纲新增知识点,考查的非常直接,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是金融垄断资本得以形成和壮大的重要制度条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提高。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贯穿这两大理论成果始终,并体现在两大成果各个基本观点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

  A.改革创新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哲学思想以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为代表,包含丰富的内容。其中,实事求是是这个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渗透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是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提出的。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选项正确。A选项正确处理人民内容矛盾是毛泽东1957年2月做的报告。C选项是党的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D选项是党提出的关于科学和教育的口号。

  7.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但是,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事实。这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A.社会性质与发展程度的有机统一过程

  B.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C.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社会生产的矛盾运动过程

  D.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过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认识其发展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又要认识到其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阶段,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具体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B选项正确。

  8.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年来,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落后走向先进,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今天的西藏,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向好,各方面成绩卓著。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民族地区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D.凝聚力量,增进共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属于时政热点。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A选项正确。BCD选项属于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基本原则的内容。

  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欺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形式也日益严峻,中国“睡狮”在西方列强的隆隆炮声中逐渐苏醒。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的重大事件是

  A.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还只是少数人有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中国人才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B选项正确。

  10.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宗教和思想文化 B.教育和人才培养

  C.军事和科学技术 D.民主和政治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民族意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的少数爱国、开明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C选项正确。

  11.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长城抗战

  C.平津会战 D.忻口会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忻口会战有中共参加,是由国共两党军队合作、配合的。其他几场战役中共未参加。D选项正确。

  12.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土地改革。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C选项正确。A选项“保存富农经济”是建国后土改中对富农的政策。B选项“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是1931年到1935年党在土地革命问题上的主张,是一种“左”倾错误。D选项“没收一切土地”是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中的政策。

  13.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统一大业。这表明

  A.爱国主义是主观的、现实的 B.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

  C.爱国主义是客观的、抽象的 D.爱国主义是客观的、具体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第二章中的爱国主义的特点。“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其实题干的文字中已经出现了“历史”这个关键词,而选项中只有B选项出现了“历史”和具体,故B选项正确。

  14.我国宪法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规定为一项基本原则。法律的重要使命就是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的法律保障包括宪法保障、立法保障、行政保护和司法保障。其中,宪法保障是

  A.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 B.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

  C.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 D.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在第七章,逆向思维,考查法治思维中人权保障各个环节的定位和一一对应的关系。宪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条件。行政保护是人权保障的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是人权保障的最后防线。故D选项正确。

  15.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时政。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国经济社会新一个五年的发展蓝图开始描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最后决胜阶段。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同时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C选项正确。A选项是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B选项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D选项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16.自2015年初开始,欧洲遭受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导致难民数量急剧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A.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疯狂驱逐当地民众

  B.中东地区战乱、冲突和动荡加剧

  C.美国等发达国家无力接收大量难民

  D.欧盟在难民问题上没有形成共同的应对策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际时政。

  今年以来,欧洲正遭遇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外来难民不断冲击欧洲,且愈演愈烈。难民潮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和人道主义危机,已成为欧洲一些国家难以承受之重。战乱、冲突和动荡是导致欧洲难民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原因。B选项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7.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

  A.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

  B.事物的本质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

  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个别和一般、认识中的第一次飞跃以及质和属性的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个别来达到对事物一般的认识,A正确。在实践中人可以借助于实践的手段工具,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C正确。任何事物的质都是通过多种属性来表现的,D选项正确。

  18.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持续性、顺序性是一维不可逆的。

  A项从黑发到白首,B项从花开到无花,D项几度秋,都体现了时间的一维性。C体现的是风和雨之间属于相伴随的现象,与题干不符。

  19.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相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A.经济危机的发生与群众的贫穷及其消费能力受到限制有关

  B.经济危机的发生根本上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资本积累与无限扩大生产也是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D.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成因。

  A项经济危机的产生是产品相对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言过剩,也就是相对过剩。B项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也就是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C项,由于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也就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必然导致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D项错在不是绝对的消费能力(也就是无限的消费能力),而是指的相对的消费能力。

  20.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B.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经济全球化。

  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信息技术革命,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成本,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促进了国际分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国际生产的大规模进行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本题答案是ABD。

  21.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A.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B.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细致的描绘

  C.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D.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答案】A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C选项正确;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A选项正确。BD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观点,不符合题干。

  22.2015年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组件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表明我国

  A.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根本性改变

  B.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C.国际投资合作水平日益提升

  D.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意义。

  中国高铁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益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与国外公司组建合资公司,得益于中国高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也体现出国际投资合作水平的提高。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了根本性改变,我国的传统产业还面临着创新能力差、技术落后、整体竞争力弱的局面。本题答案是BCD。

  2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国提出了一系列放活民间投资的普惠政策,如保障民企平等使用土地、减免税收,扩大民间投资在电网、电信、铁路等非竞争性领域的参与力度等。实施这些政策的目的是

  A.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

  B.鼓励所有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

  D.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

  【答案】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为了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其目的是:使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能够公平公正的参与市场竞争,允许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但是,只是鼓励有条件的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企业员工持股。本题答案是CD。

  24.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但是到2014年末,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实施这一方略的主要举措有

  A.社保政策兜底

  B.转移就业

  C.易地搬迁

  D.产业扶持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举措。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本题答案选ABCD。

  25.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简政放权的意义。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政府的简政放权有利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也是依法治国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体现。本题答案是ABCD。

  26.2015年召开的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强调,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是变化大,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把统战工作开展好。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因为统一战线是

  A.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C.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D.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分艰巨的事业,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也需要团结各方面的力量。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决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决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决不能动摇。ABC选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D选项错误。

  27.1898年的“百日维新”如昙花一现,只经历103天就夭折了。谭嗣同在慷慨就义前仰天长叹:“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维新派“无力回天”的原因主要是

  A.他们提倡全面学习“西学”,彻底否定“中学”

  B.他们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击和镇压

  C.他们惧怕人民群众,把改革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D.他们不敢触动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

  【答案】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只是幻想依靠光绪皇帝,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让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在经济上,他们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范围。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害怕人民群众。BCD选项正确。在思想上,他们虽然提倡学习西学,却仍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借古代圣贤之名“托古改制”。A选项错误。

  28.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B.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以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的激烈姿态,对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唤醒了一代青年,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ABC选项正确。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家们对孔学的批判是充满理性的,诚如李大钊所指出:“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煎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D选项错误。

  29.1992年初,在关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邓小

  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了重要谈话。谈话的主要内容有

  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C.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南方谈话的内容。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主要内容有:

  第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第四,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第五,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第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本题答案是ABCD。

  30.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续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己经形成之后, 2014年又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A.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 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 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监督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第六章中对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解。尤其是后者。法律体系包括七大法律部门,主要是在静态文本一一上讲的,是法治的前提,对应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第一项内,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但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主要还是一个动态依法治国的过程,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ABCD选项的理解都是围着这些区别展开的,都为正确表述。

  3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 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 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A.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二重性

  B.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C.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

  D.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第八章中权利义务的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既是享受各种法律权利的主体,又是承担各种法律义务的主体。①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③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这些内容分别对应ABD选项。而C选项说法律义务具有顺序性,即先后关系,则没有出处和理论依据,也不符合两者的关系。

  32.2015年 11 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习近平就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让中华民族子孙后代共享美好未来提出的意见是

  A.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C.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D.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内时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于11月7日下午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习近平强调,我们今天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就此提出4点意见。

  第一,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

  第二,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第三,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

  第四,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题答案是ABCD。

  33.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 (SDR)货币篮子,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人民币成为除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入篮”的第五种货币,世界货币秩序16年来第一次发生改变。人民币“入篮”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主要在于

  A.有助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

  B.中国的经济地位得到国际认可,全球经济格局发生积极变化

  C.人民币短期内将成为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水平最高的货币

  D.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际时政。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对中国来说有着重要的发展意义,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也是各国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重要性和在全球金融市场作用的一种认可,同时意味着全球对中国货币本币的高度认同。这是中国把握经济全球化大势和科技发展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契机,中国将越来越多地融入世界,而在促进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更积极的贡献。ABD选项正确。短期来看,在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依然是强势货币,人民币还成为不了在全球金融市场上使用水平最高的货币,C选项排除。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要着力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摘自 习近平:《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2015年2月11日)

  材料2

  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摘自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计提学习时的讲话》(2015年1月23日)

  材料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全面从严治党是在党的群中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的反腐败斗争、党的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效、获得的经验、形成的成果进行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对今后党的建设进一步提出的新要求。

  “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从哲学的高度来讲,“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他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摘编自 《光明日报》(2015年4月1日)

  (1)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视角,分析为什么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5分)

  (2)“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体现了怎样的辩证思维?(5分)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原理。第一问问的非常直接,要求用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来分析“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首先回答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内容,然后阐述“四个全面”的发展过程。第二问问“四个全面”体现的辩证法思想,这是大纲新增的考点,考查的也比较直接。

  【参考答案】

  (1)第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告诉我们: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反复无限的过程,从而使得认识与实践、主观和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和深化。

  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其次,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再次,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们是三大战略举措。

  其次,“四个全面”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

  ①体现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思想。

  ②用整体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③矛盾分析方法的具体体现。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2月底,环保部相关部门公开约谈L市主要领导,作为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个被约谈城市,L市的污染经媒体曝光后引发全球关注,重压之后,L市对57家污染大户紧急停产整顿,对412家重点污染企业限期限产治理……铁腕治污立竿见影,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指标大幅下降,但环保风暴很快遭遇了新的困境,L市经济基础薄弱,改革开放后,为加快发展,招商时铺设了一些“绿色通道”,不少企业缺乏环评手续,此次停产整顿,部分企业因无环评手续一时难以复产,企业关掉后,工人失业又带来新的社会问题,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渐成燃眉之势,环保风暴遇到现实和利益的严峻挑战。

  对于L市为治污痛下猛药的做法,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环保部官网及不少地方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或发表评论,众多网友也争相发声,且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A:用环境污染换来的经济发展,早晚得淘汰。重病需猛药,现在天蓝水绿,多好啊!

  B:一个小地主的命,非要过比尔•盖茨的生活,怎么可能!

  C:政府要达标,企业要生存,百姓要环境。非常难!……决心不等于蛮干,环保和经济的平衡点找不好,再好的决定好也会变成二次伤害。

  D:休克式治霾太惊悚了,在如今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人为制造大面积失业和债务危机,简直是生态的大跃进!

  E:铁腕治污力度值得赞赏,但有些问题可以讨论,意识到方向有问题,是急刹车,还是有个滑行过程?L市这次是狠狠踩了一脚刹车,车停了,但乘客人仰马翻,有的摔得很重,有的勉强站着,还不知能站多久。

  F:被关停企业满满的全是委屈,责任全部推给外界,以受害者姿态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只字不提,今天的L市,是很多历史欠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

  ……

  一场空前的铁腕治污风暴,承受着截然不同的评价。一时间,L市又因治污被推上风口浪尖。但L市以前所未有的决心直面大气污染防治这场艰苦的硬仗,用环保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让千万市民看到了山青水绿,享受着洁净的空气。9月16日,环保部解除L市大气污染问题挂牌督办。

  既让环境好转,又让经济同时得到发展,这可能是中国环境治理持续深入后的各部门亟需作答的选择题。

  摘编自 央视网(2015年7月3日)、新华网(2015年7月3日)、

  人民网(2015年7月6日、11月23日)

  (1)从“铁腕治污”引发广泛讨论来看,我们应如何认识经济发展同环境治理的关系?(6分)

  (2)“铁腕治污”及其引发的讨论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有何启示?(4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的问题,涉及毛中特第八章第一节和第五节的内容综合。第一问主要是结合材料论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第二问主要是结合材料说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

  (1)①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环境治理得当,经济才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生态文明建设的治理基础越扎实。

  ②L市“铁腕治污”短期来看实现了环境转好,但经济发展却受到了一定影响,还出现了潜在的金融风险。这表明,环境治理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妥善协调和处理,“铁腕治污”只能治标,必须推进经济转型来治本。

  ③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坚持绿色发展,a.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b.推动低碳循环发展;c.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d.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2)①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这样的根本变革,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用制度保障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

  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及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红线的观念广为人知、根深蒂固。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涉及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也要不断与时俱进。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44年正值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推翻明王朝300周年,郭沫若毅然放下正在进行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撰写《甲申三百年祭》。在这篇文章中,郭沫若深刻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成功建立起大顺朝但旋即失败的历史教训。从3月19日起,这篇长文在重庆《新华日报》全文连载。文章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仅隔20天,毛泽东就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指出:“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11月21日,毛泽东复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摘编自《<甲申三百年祭>风雨六十年》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材料2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北京)。临行前,他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直到实现共产主义。”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是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材料3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场考试的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摘编自 《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1)1949年春,为什么毛泽东把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比作“赶考”?(5分)

  (2)如何理解习近平所说的“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5分)

  【解析】

  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面对即将全面执政的形势,为什么要强调加强党的建设;第二问考查的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为什么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

  【参考答案】

  (1)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直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注重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党成立初期曾经犯了“左”、右倾错误,在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克服了一系列困难,为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新中国成立前夕,党即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在农村革命斗争中并不突出的一系列问题,比如消极腐败、官僚作风、贪图享乐等,有可能侵蚀全党。要真正成为合格的执政党,继续担负起坚强领导核心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党即将执政,面临的历史任务也很繁重,既要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又要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还要打破西方的封锁,从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与此同时,党还要实现国家工业化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可以说,党肩负的历史重任是革命斗争时期不曾有过的。

  ③毛泽东把前往北平执政比喻成“赶考”一点也不为过,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党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面临的重大抉择,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即将执政面临诸多困难的清醒认识。

  (2)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充分说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胜利,根本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面临这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③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赶考”仍在路上,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要做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思想建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原则。制度治党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之道;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狠抓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第一,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第二,坚持惩治不放松。第三,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第四,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华民族历年有重家风、重家教、守家规的传统,好家风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

  宋代的司马光、在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训俭示康》中说道:“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教育儿子要以俭素为美,不要以奢靡为荣,说的是个人志向,批评的是奢靡风气,令人信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家族后人也都以贤德立身。

  清代的郑板桥,自幼家贫,为官以后生活条件虽然得以改善,但从未将所得俸银留作自家使用,而是分给亲友、乡邻。他在一封家信中写道:“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汝持俸银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他还开列了族人及亲友、同窗的具体名单,将俸银全部分完。郑板桥这种乐善好施的行为直到晚年都没有改变,在他的周围产生了广泛影响,更得到后世的赞赏。

  周恩来一向视侄辈为已出,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约定了十条家规,如不能丢下工作专程进京看望他,只能在出差路过时才可以来;进京看望他,一律住招待所,住宿费由他支付;一律到机关食堂排队就餐;不许动用公车;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自己的关系;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等。周恩来定下的家规,自己做到了,他的侄辈也都做到了。

  材料2

  家风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的风格。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到行为处事,能折射出好家风对他的影响,会让人看到父母长辈在他成长中静心抚育的印记。可以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要与时俱进,将不利于文明进步不利于社会和谐的因素剔除,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鉴于此,国家通过倡导家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社会注入暖暖的正能量。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这个源头清澈了,更有利于好的党风、政风、民风和社风的形成。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4年3月27日、12月25日,2015年2月18日等)

  (1)为什么说“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5分)

  (2)如何通过好家风的传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分)

  【解析】本题的考点属于道德版块(道德观)的内容。具体而言第五章家庭美德中的家风问题为题面,结合第四章“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在原理部分,第(1)问只要将“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用“好家风”置换传统美德即可。第(2)问只要将“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分别用“好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换即可。

  【参考答案】

  (1)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对家庭成员的个人修养、品德操守等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家风不正,家庭成员的个人品行也容易出问题。良好的家风对整个社会的风尚有重要影响。如果每个家庭都风清气正,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也会相应地“正”起来。

  良好的家风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文明基因。好家风的传承过程,同样也是延续优良文明基因的过程。要把好家风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发掘出来,总结好家风(中华传统美德)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德目、观点进行新的诠释和激活,结合现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推动好家风(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好家风(中华传统美德)的传人要结合时代要求,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民族特色。要立足于面向大众、服务人民,发挥好家风(中华传统美德)人伦日用的化育功能,使好家风(传统美德)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让好家风(传统美德)中蕴含的伦理精神点点滴滴地导人人们的生活生根发酵,产生化育的功能,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

  材料2

  当习近平主席带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思考走上联合国讲台的时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场,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对全人类福祉的担当,赢得世界赞誉与支持。

  开创未来,离不开对历史的敬畏。70年前,联合国诞生。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联合国宪章,寄寓着先贤对和平的企盼,描绘出了战后世界的基本轮廓。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今天,当世界格局加快演变,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时,人类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思考和行动跟上历史的步伐?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在21世纪的今天,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与创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30日)

  (1) 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要性所在。(5分)

  (2)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5分)

  【解析】

  本题第一问考查的是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为什么要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所规定的宗旨和原则;第二问考查的是怎样理解中国所提出的“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以及它与联合国宪章之间的关联关系。

  【参考答案】

  (1)①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领土和海洋争端时有升温,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活动猖獗,局部动荡频繁发生。但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②联合国成立70年来,始终坚持“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等宗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③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应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①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不使用武力、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等基本原则,形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黄金法则”,为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就是对这一系列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世界格局加速调整和变革,却也在调整和变革中遭遇必然的分歧与碰撞。可以说,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联合国的宪章精神,响应了时代呼唤,顺应了时代潮流,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了建设性方案。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愿景,世界各国应当紧密团结起来,携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让联合国宪章精神引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

 

海文考研特级金课

 

 

 

由海文考研为大家整理的《2021考研复试分数线》来啦~~新鲜出炉,赶紧来看看↓↓↓↓↓↓↓↓

 

2021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汇总(持续更新中...
国家线
学术型硕士 专业型硕士
34所自主划线院校复试分数线
北京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天津          
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山东          
山东大学          
江苏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          
浙江大学          
上海          
同济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福建          
厦门大学          
广东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湖南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北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吉林          
吉林大学          
辽宁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重庆          
重庆大学          
四川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          
兰州大学          
更多高院校复试分数线
对外经贸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持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