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那些考研后才明白的事
2022-07-02 16:45:00
很多!毕竟从文文这里上岸的考生们如过江之鲫。在这迎来送往的二十年里,我们看着一批批考生,成功,失败,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反思改进,也总结出一套较为科学的学习系统。
在这里,给大家浅浅总结一下考研的一些可能被大家忽略的点。
学习计划制定
1.了解自我
为什么要考研?
在决定加入考研大军之前先问问自己。
提升学历是件好事,但它是不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想清楚了,再做决定。否则遇到问题第一个放弃的人就会是你。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
选择读研不外乎两种情况:第一,喜欢科研,准备走科研的道路;第二,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给简历镀金。
目的不同,在择校上的差异也很大。
选择科研道路,当然是专业为重;镀金则可以优先考虑学校背景。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假如你是清北的大佬……当我没说。
明确自己的内在需求是做出规划的第一步。
同时,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也是择校择专的基础。
数学不好就要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英语不好就要选择英语分数线低的专业。记性不好就不要考虑历史类专业。擅长举一反三就可以考虑应用类的专业,考题灵活的学校。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择校择专
盲目冲刺名校不可取,何况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
别被鸡汤冲昏头脑。
“双非逆袭985”?
“一个半月成功上岸TOP2高校”?
别人能行你还真不一定能行。不是在新闻上看到的越多,就代表这种现象就是常态。能成为新闻的前提之一就是稀缺性。
怎么择校?本校保底,在本校相同层级的院校或者相对稍微高一点点的院校圈子里筛选,最好是稍微垫着脚就能触碰到的那种程度。
怎么择专?本专业或者本专业相近考试科目的专业。非要跨考的同学,请先考虑自己擅长的和想要跨考的专业要考的是否匹配。
总之,忌冲动,多分析。
3.计划制定
个人比较建议制定两种计划。一个是长期的大致学习目标规划,一个是短期的精准规划。
对于没有严格的时间管理经验的同学来说,太过于精细的计划等同于搞砸。
给自己留一些余地是很重要的。长期规划必须按部就班,短期计划则可以酌情调整。
生病导致看书效率降低,一天的学习计划搁浅不代表整个复习计划的崩盘。
计划是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的。不是你制定好了,失败了就结束了。它是方便你进行自我管理督促的,不是真把你锢在里面的。
如果实施不成功,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调整修正,直到可以让其顺利实施为止。
如何复习
1. 复习资料的选择
除了各个院校的专业指定参考书目之外,我们通常还需要买一些公共课的教材和习题以及专业课的辅助工具书来配套学习。
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考研资料有上千种,如何挑选出最适合我们的呢?
学姐学长的笔记?NO!
你怎么确定网上的“学长学姐”是真正的学长学姐?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在这个美图秀秀如此泛滥的时代,除非你要考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直系的师哥师姐可以保真,论坛QQ群或者微信里的师哥师姐们都有极大可能是冒牌货。
且不说“师哥师姐”的身份难辨,即便是真正的师哥师姐笔记也不见得就适合你。
每个人学习的方式不同,记忆的模式不同,盲目照搬他人方案只会是照葫芦画瓢,仅能习得皮毛。
淘宝销量靠前的?NO!
大家都是老互联网冲浪人了,好评可以靠刷这件事情不用提醒了吧。一个小诀窍,想看真实的评价,差评比好评靠谱。
小红书和知乎推荐?广告还是真经验贴,各位见仁见智了。
以上,你可能会比较迷茫,啥都不行我怎么选?
其实上面的三个途径都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是一面之词不可尽信,多查些资料进行参照。
要搞清楚我们是运用信息的人,不是被信息奴役的人。资料的选择前提是对自己能力水平的认知。
公共课方面,基础不行就要注重知识点类的书籍,把知识框架搭好;假如基础本身就比较牢固了,那就可以选择一些解题技巧类的,真题解析类的书籍,刷题为重。
专业方面,建议先买齐学校的参考书目,把重点书籍粗看一遍,再根据自己学习的难点部分寻找工具书进行辅助。
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时间资源的浪费。
当然,图方便的话也可以选择跟着机构的成熟流程走,不费心。
2. 课程选择
不是所有同学都需要报考研班,有必要报班的同学如下:
1)公共课基础差,需要从头搭建知识框架的人。
2)专业跨考,对报考专业不太了解的同学。
3)自觉性差,需要有人督促才能学得进去的同学。
4)自学能力差,对于考试重难点不太明确的同学。
如果你不巧属于其中的一类人,那就可以选择报班了。
报班又可以分为线下/线上班,具体适合哪种根据个人情况。线下班的氛围更好,学习和生活都进行监管,学习计划执行可能更到位;线上班则方便得多,免去了路上的来回奔波,通常也更便宜些,不过对学生自觉性要求较高。
这时候可能有同学说,报线上网课还不如直接买视频网课的资源自己看。
其实不然。一个完整的机构课程不止于网课的教学部分,其真正精髓的地方在于后续服务。
同一本教材,为什么考出来的分数有高有低?因为知识的吸收程度不同。老师上完课布置作业,再批改学生作业这一流程,就是为了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薄弱环节去进行补习。
只有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确认明确的复习进度,才可能达到最好的复习目标。同时,一个能够及时答疑解惑的老师也避免了同学在某些难点上浪费时间过多的情况。
特别是文科类专业课,一个人瞎琢磨很久也只得到一个模棱两可的结论,甚至不知道是对是错,对的部分又对了几分。
这种时候,老师的必要性就出来了。
3. 循环复习
考研的整个复习和通关游戏雷同,最后考查的是考生对各个知识模块的掌握。
但人的精力有限,特别是有些学校给出的参考书甚至多达10本,想要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明显是不科学的。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就变得尤为必要。
其实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知识模块都不需要深入挖掘,只要了解即可。对于这类知识,我们甚至无需专门复习,仅靠看书与解题训练带过即可。
真正麻烦的是那些重难点。不仅需要反复听课学习,还需要练习不同的题型,确保覆盖到各种难度。
同时,薄弱环节也是需要反复训练的,甚至比难点要花更多时间了。这里建议同学们可以准备一个错题本,每天晚上抽空1~2个小时进行错题巩固训练。
以上,我们简单总结就是,备考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复习过程。考生需要把自己的精力根据考点的重要程度进行分配,也别忘记对自己不擅长的部分时时复盘记忆。
备考心态
1.切忌攀比
考研最忌和他人比拼复习进度。需知,你们要考的学校不同,专业不同,根本没有可比性。
时间不代表什么,哪怕对方已经复习到第三轮你还在第一轮,谁就能保证他的掌握程度就比你好?考场上才能见真章。
别人复习的慢时,你可以安心了,你的进度靠前。别人复习的快时,也要说服自己,他只是走马观花。
你唯一需要在意的,是你是否落后于自己的复习计划。
只要还在你原本的规划中,外面是刀山火海还是黑夜白天,都与你无关。
如果这样还是不踏实,就给自己准备个小本子。每天列出自己的学习计划。每完成一项就打个勾。
当你看到自己每天都完成了那么多复习任务,也就不会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困扰了。
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也可以看点鸡汤。
总之,你是最棒的。
2.别自己吓自己
心理障碍都是自己设定的。
考研现在几百万人,和你竞争的人数只有报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几十上百人。人数再多都和你没关系。
也别凭想象觉得自己的竞争对手都有多厉害。
能选择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只要能过线,水平都大差不差。
真厉害的神仙自然就会选择排名更高的学校。中国大学那么多,除非你考的就是top2,当我没说。
至于没什么得奖经历,科研经验。相信我,百分之八十的考研同学都没有。
上课刷手机,下课玩timi,作业死磕deadline,考试低分过线就谢天谢地。这才是普罗大众的本科生活呀。
你不过是万万人中的一个,大差不差,也不会太差。
以上就是文文根据大家备考时的常见问题给出的建议。如果还有什么不太了解的地方,欢迎大家留言咨询。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