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辅导班:951力学基础考研该怎么复习?
2022-06-07 18:45:00
各位学弟学妹好,我是海文考研22届的学生,目前已经成功上岸北航的专业硕士。作为一个在九月份才下定决心并开始准备考研的“速成”考生,我取得了总分400+(政治60+,英语二80+,数学二120+,专业课130+)的好成绩。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内从零基础到高分上岸,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备考时的经验教训和心路历程,希望能给那些有心读研但又心存疑惑的考生一些帮助。接下来我将从我的考研择校和初试复试准备两个方面来分享我的经验。
我的本科成绩并不优秀。所以我认为研究生考试和本科相关科目成绩的优劣并没有太大关系,只要肯学能学认真学,每个人都能在考研的考场上“逆袭”。
对于可能要跨考专业或者跨校考研的学弟学妹们,我想说的是考研和高考并不同。高考一个分数对应一个名次,不会出现因为报考选择不当而落榜的情况。但考研上岸的成功与否是一件选择大于努力的事。所以在决定报考院校前一定要多听多问多了解,选择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达到的最好院校即可。不要盲目追高,导致最后即使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名落孙山。考研是一个漫长而且孤独的过程,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也不要低估自己的决心。做到客观理智真实的评判自己的目标是否合理可行,是迈向成功的*一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51力学基础考研初试经验
初试的政治英语两门公共课我花费的时间都不多。尤其是英语这一门课程由于我自身基础比较好,所以并没有单独给这门学科留出太多时间。英语二的题目难度整体和六级考试难度差不多。差别在于考研英语题量会小一些,但每篇阅读的文章都选自地道的欧美纯英文期刊,词汇量和阅读难度会略大于六级考试。但是总体来讲和六级备考难度上差异不大,如果你成功通过了六级考试,那么达到英语这门学科的各院校单科线应该没有问题。我的经验是英语学习一定要贯穿整个备考周期,坚持养成每日单词和每日刷题的习惯。英语是一门工具,只有多使用才能更趁手更熟悉,不能急于求成。坚持养成高频次小强度的学习习惯,在半年内达到英语成绩不拖后腿的水平是完全没问题的。
至于政治复习我的经验是可以后置,如果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同时成绩要求不高的话完全可以放到最后两个月开始,最后一个月再集中冲刺。政治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每年的考试都会包含很多实时新闻或者重大会议内容,比如在22届真题中就包含了很多当年新提出的内容和说法。太早开始政治复习而挤占了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时间是非常不值得的。对于23考研的学生来说,今年政治的主要考查内容肯定包含了很多20大的新东西,所以不用太着急开始,在备考初期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数学和专业课上。如果时间宽裕的话可以多关注马原的基本原理和王海军一千题之类的基础知识,对以后考场上大题答题的临场发挥打好基础。如果时间紧张的话就只能把命运交在王海军的手上,不过大数据来讲只要照常达到所有考生的平均复习水平,获得60分是轻轻松松的。所以政治这门学科我觉得讲的就是性价比,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给政治最多的关注就好,毕竟政治从60分提高70分比数学或者专业课提高10分要难太多,不确定
性也高太多,还是要抓住数学和专业课这个主要矛盾,用最少的精力获得最能接受的政治分数就好。
数学的话我报名参加了海文考研的一对一科目。我觉得对我成绩提升帮助非常大。由于我开始的比较晚,数学方面时间紧任务重,非常需要有人带着我学习来节省自己探索学习方法的时间。海文的一对一老师认真负责,带着我按部就班不紧不慢的完成了数学学习,为我成功上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学二作为一个知识应用计算为主的考试科目,我个人认为更注重的是考生对于各类题目的熟练度,而非各项知识的原理理解。一套150分满分的真题,大约有15到20分的高难度题,主要集中在积分中值定理和选择后两道。还有80分左右的中等难度题,这类题目属于一眼看下去有思路但不一定有答案,需要我们通过大量刷题,形成自己解题思路才能在考场上得到正确答案的题目。最后是50分左右的基础题,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到答案的题目。这类题目只要细心读题,对各项基本知识和方法比较熟悉,就能做到一分不丢。所以总的来讲如果我们对数学的期望是达到百分以上,110左右的话,那放弃高难题,专攻中等难度题是完全可行的。在大约130分左右的中低难度题中留给自己一定的容错率,也能得到像我一样120分左右的好成绩。所以大家也不需要太紧张,不要看到数学就望而生畏。数学二本身和英语一样也是工具学科,对数学知识的原理理解和基本定理的推导过程并没有太多考察,更多的还是考察考生各种做题技巧,像是求极限时各类替换,积分内三角函数变化,微分方程各类解法等等等等。只要做过的题目数量达到了,你也能成为“下笔千遍,答案自现”考试高手。
所以我推荐大家无论在那一遍复习当中一定要跟随着题目看课程,题目做到哪里课看到哪里,不要只是看了李汤张武等等各位老师的讲解而没有自己实操。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一定要带着“为什么他这样做?”的疑问看答案。数学二的中等难度题目本身考察方向是方法大于计算,对于很多较难题目其答案中的*一二步很可能就是解开整个题目的钥匙。比如积分当中的某个替换,二重积分中的某个对称,微分方程中的某个移项,都可能是整个个题目的关键一招。缺少了能够想到这样一种方法的能力,考场上再多计算也得不到分数。所以再看题目答案和讲解时一定要有一个“为什么”的疑问,把答案里的做题技巧吃到心里。我本人是在知识学习方面看的江国才的复习全书,题目方面做的麻玉慧的一千题,我觉得如果能把这几本书上的题目吃透,那数学二达到百分以上完全不是问题。在临近考研的最后两周我除了近5年真题外还做了麻玉慧的预测卷,保持着一天一套三小时计时完成卷子的习惯,保持做题的火热手感。其实做数学题和打游戏或者打球很像,有很多时候莫名其妙就能想到某个题目的解题方法,这就是做题手感的作用。如果能做到在考试前用做套卷延续之前积累的对题目的敏感度,那我相信到了真正考场上你的发挥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
我的专业课是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很多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都会将这两门学科作为专业课,可以说十分经典。我觉得力学和数学一样,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学科。很多同学可能在本科阶段都接触过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对这两门学科的难度都有了解。但我可以*证,绝大部分院校的专业课考试题目和本科学习内容完全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专业课考题讲究的是不能出现错误,所以一般都会采用相关数据比较成熟的简单模型来考验学生对于力学解题方法的熟练度。所以只要吃透经典教材,例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理论力学》(第2版)和《材料力学》(第4版)的书后例题就完全足够,不用花费太多时间。我大约准备了一个月时间,复习了一遍就能获得130+的高分。我觉得研究力学问题要能做到触类旁通,用不同方法研究同一个模型,达到重复验证的效果。比如对于同一个理论力学模型,既可以采用基点法计算,也可以采用瞬心法计算,我们就可以尝试用两种方法都计算一下,看看得到的答案是否一致。对于材料力学问题也是一样,比如分析同一个载荷结构模型,可以分别采用叠加法,能量法,单位载荷法三个方法来计算挠度和转角,达到重复锻炼,合理选择做题方法的目的。在力学专业课复习上,对方法的熟练和准确应用至关重要。所以不要盲目刷题,一定要吃透每一个真题模型,这样哪怕遇到新的题目也能做到合理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没有复习方向的同学也可以考虑跟班学习,像海文一对一辅导就比较有针对性,老师都是直系学长学姐,可以较好的指导专业课复习备考。
总结一下,我的初试复习经验大概总结起来就是英语贯穿始终,政治后期发力,数学多做多练,专业课吃透例题。在合理的安排和勤学的坚持下,四个月时间对于成功上岸来讲完完全全是足够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考生在备考前期不要太过于严格要求自己,可以将考研学习常态化到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后程发力留足体力和耐心。我的周围有很多研友早早开始,只追求量不追求质,只求快不求全,很快就完成了数学真题,专业课*一遍等等内容,但到了八九月份时却发现后期乏力,无法维持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甚至心态失衡陷入自我怀疑,最后只能草草收场。考研的很多学习内容都会集中在后半段,甚至最后一两个月,所以一定要给自己最后冲刺留好体力。在战略上树立信心,一是树立*胜信心,一是树立拼搏信心。战术上方法得当,一是保障足够投入,二是劳逸结合,该休息就休息,不搞疲劳战术。行百里者半九十,只要能在考场上完成所有考试就是最大的成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951力学基础考研复试经验
复试的话一般会考察中英文自我介绍,专业英语翻译和专业相关问题。我建议如果各位成功通过初试进入复试,就多看看英语相关的内容,保持考研时的英语语感,再把专业相关的书籍随意翻看一下,做到复试心中不慌就好。在面试时做到彬彬有礼,真实诚恳,一般老师也不会太过为难。在联系导师时试试提前通过网络或朋友关系和报考专业的*研学生搭上话,好好咨询一下有没有还需要学生的导师或者有哪些可以避开的“天坑”,多问多了解,不要害羞。
最后,祝各位考研人都能成功上岸,一研为定!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