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考研辅导班:世界史专业考研好不好考?
2023-02-25 14:45:00
我选择上海大学主要两个原因,首先是地理位置,其次我报考的专业是自命题的。第一个原因不细展开,关于第二个简单说一下。历史学考研近年来有一个趋势是大部分原本是自命题的院校现在也改成统考了,统考复习的内容包括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任务量较大,适合时间比较充沛,较早进行规划的同学。而且我在九、十月份之际关注到上海大学世界史推免的人数只有5个(2021年的计划是统考招5个,推免10个),这就意味着留给统考的名额一共有10个了,这相对那些统考名额只有三四个的院校,考上的机率大大增加。这里推荐“上海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在九、十月份之际,相关的推免名额、统招计划都会在网站上公布,可以获取最新官方信息。
上海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难度分析
在报考之前也听说过上海大学世界史去年(2019年)的英语单科线窜到了70分,一时“风头无限”。为什么要冒着英语被刷掉的风险继续报考它的世界史方向呢?我的理由有四点。首先,世界史专业要求学生有基本的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瓷器活。这个英语标准虽然有些“苛刻”,但也促使我踏踏实实地学习英语、打好基础,这也为入学以后的专业学习做好了准备,是一举两得之事。其次,上海大学有许多国际化的课程,大多是国外一些知名学者授课,不管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外教,师生课堂上基本都是用英语来交流的。所以如果你想要上一些外教的课,想了解国外学者历史研究的一些动态,英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三,上海大学有许多国际交流的项目,学习世界史方向的同学更是有很多机会出境交换,在申请学校时雅思、托福成绩必不可少。第四算是我自己的一点点小心思(哈哈),上海这边有庞大的家教市场,英语基本功扎实,总是能找到很多机会的。
总体来说,上海大学世界史自命题的难度中等,很少有剑走偏锋的题目,大都是中规中矩的,但越是平稳的题目,答题时就越要求细致和全面。题型是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三种。但今年的试卷中,简答题没有了,名词解释的分值上升,且没有多余选项,必须全做。另一个改变是论述题的数量增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张卷子的难度。一方面论述题要写的内容比较多,我们在考试的时候需要合理分配时间,不能抓小放大,得不偿失。(下面附上2020年12月的真题)
名词解释10个,每个10分,共100分。贝希斯敦铭文、罗马和平、雅利安人、托钵修会、民法大全、查理大帝、幕藩体制、重商主义、大宪章、三角贸易。今年的名词解释中,有两个是比较独特的,一个是“罗马和平”,罗马和平时期(拉丁语:Pax Romana)是指罗马帝国存在的五百多年间,前二百年比较兴盛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一个超级霸权主导下的和平。另一个名词是“托钵修会”,它是13世纪上半叶罗马教会为与异端教派争夺群众而建立的天主教修道组织。
论述题5个,每个40分,共200分。1)两河流域文化多元的特征。2)希波战争的起因、进程、影响。3)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4)欧洲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的异同。5)科技革命对近现代世界史的影响。
上海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初试复习经验
专业课
因为2019年底的疫情,我的学校在2021年5月才开学。放寒假时我没有带太多参考书回家,所以没办法开始系统的复习。我就把CCCTV的纪录片《世界历史100集》刷了两遍,主要是在心中构建一个宏观的世界历史框架。另外,我还找了国别史的纪录片,英国史、法国史、德国史、美国史、意大利史,这些在B站上都可以找到。把通史纪录片和国别史纪录片联系起来看,我觉得这样的体验太棒了,通史纪录片会帮助我们构建框架,而国别史则帮助我们巩固印象和补充细节。另外,当你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和认知后,就不需要再按照顺序从头看到尾(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在后续的看书过程中,如果对某一个时段有些遗忘,可以挑几集出来再看,既能巩固记忆,也能适当放松。
5月初回到学校,开始第一轮看书整理复习。我用的教材主要有三套,第一套是经典的吴齐6卷本,第二套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世界通史》,第三套是“马工程”重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一套世界史。这三套教材中,我是以第二套教材为纲,因为它的线索拉的最为清晰。我的笔记主要参考第二套书的编写体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用6卷本和“马工程”本补充细节。所以我并不是一套一套教材分别刷下来的,而是复习到一个主题,以第二套教材为纲,再从另外两套中查漏补缺。
在记忆具体历史史实的同时,我也在读西方史学史方面的书,主要是两本,张广智老师的《西方史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第4版)和王晴佳老师的《外国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阅读方法仍然是对比阅读,以其中一本为主,用另一本来辅助理解。有时候,我们对一本书中的观点一知半解,但读另一本书时可能就会豁然开朗,这就是比较阅读的好处。
2020年8月底,我刷完了以上教材,接下来准备第二轮的专业课复习。这时我开始找一些国别史方面的书,相对教材来说讨论的问题更加深入,但比起学术专著来说又比较通俗。我用了这套《世界历史文化丛书-各国通史》,强烈推荐!钱乘旦的《英国通史》、吕一民的《法国通史》、丁建弘的《德国通史》(关于德国史也推荐孟钟捷老师的《德国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陈志强的《拜占庭帝国通史》,美国史我看的是何顺果的《美国历史十五讲》。这些书的作者全是其各自领域内的大佬,不需多做介绍,看这些书,你能找到一些基本历史问题的比较学术的回答。在这个过程中,我会要有意识地去找问题,关于这个点可以出什么问题,我又可以怎么回答,就是一个自问自答的过程。
9月中旬,刷完以上国别史参考书,我开始进行第三轮整体复习。在前面两轮中,我已经建构起了自己的笔记系统,接下来就是集中背诵。但我觉得世界史的复习是建构框架,然后不停地巩固框架和填充细节,所以我的背诵不是从9月中旬开始的,从我打开书的那一刻,其实就开始了记忆,只是9月中旬开始更加集中地背诵。要说顺序的话,先把一些历史节点上的大事件、人物背诵下来,然后在这些大事件与大事件之间填充细节记忆。关于背诵方法,我是买了一沓白纸,第一遍,一边在口头上默背,一边在纸上写下关键词;第二遍,对照你写下的关键词和笔记,看有哪里遗漏或记忆错误,把遗漏或错背部分用红笔标注;第三遍,看着你写下的关键词,把正确完整的答案说出来(一定要完整地说出来)。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锻炼语言组织能力,你不一定要写的和参考答案一模一样,你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和参考答案同样的意思。大家如果在考研复习过程中有困难的话,也不妨报一个辅导班,比如海文考研全科一对一私人订制VIP辅导课程,针对性强,上课时间可以灵活协商,课下还可以免费答疑解惑,对考研初复试应试备考这块的帮助是非常明显的。
英语
个人认为市面上那些英语教辅都大同小异,买其中一两本用来练习足以,没有必要买全。但是历年的真题一定要买,最好买两套,我个人的偏好是不要那种答案解析特别细致的,这促使我自己在校对过程中去思考。
我自己在英语考试中要克服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阅读,且不说具体内容,就是看到一篇文章就会产生一点畏惧心理,感觉自己是强迫着去看的。所以为了培养阅读的那种熟悉感,我每天会读一篇比考研阅读更长的文章,暗示自己连这么长的文章都看下来了,还会怕考研阅读的字数吗?我用的材料是《经济学人》(我们学校图书馆有《经济学人》杂志,我会借来复印几篇,而不是看电子版,这一点上非常感谢学校!)。
大家在读《经济学人》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下它的版面情况,这里不详细介绍,大家有兴趣可以看这个网页。我一般是泛读两三篇文章,精读一篇文章。泛读时主要圈出自己熟悉、见过好多次但又想不出意思的单词,在泛读结束后查询、记忆。精读时要关注文章结构,注意作者用词遣句,有好的句子还可以照抄下来用在写作中(我有好多句子都是在经济学人中学的,在考场上也避免了重复)。
背单词一直是用手机APP背的,市面上的背单词APP总体来说也是大同小异,不必过于纠结,有得必有失,重要的是能够每天坚持打卡。背单词、精读1篇、泛读2—3篇经济学人(记得积累好的表达)、刷两年的阅读真题,这就是我每天英语复习的情况,一旦养成习惯后,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
考研政治
政治我是从9月中旬开始复习的,参考书买了王海军老师的三件套,王海军老师不多说,资历深厚,绝对的大神。第一轮边看书边刷模拟题,到10月中旬结束一轮看书。第二轮开始把错题重新刷了两遍,在这个过程中翻书就不是从头翻到尾了,而是哪里有错误就翻到哪里。这样选择题一共刷了三遍,这个过程中错题数量是逐渐下降的,所以政治确实靠不断地重复,也没啥逻辑。10月下旬开始背诵大题,背诵方法为大声朗读,辅之以在白纸上快速记下关键词,而后看着计下的关键词在脑海中回忆接近参考答案的那些表述,这样一直坚持到考试前。
上海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复试准备
复试是网络面试。世界史组一共分成两组,我分到的那一组组长是柴老师。下午1点正式开始,到下午四点半左右到我。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我把英文自我介绍以及自己做的复试笔记又默背了几遍,刚开始等待的十多分钟是非常紧张的,但等待超过一个小时后,心情逐渐平复。所以如果有学弟学妹们被安排在较后的顺序,也不必慌张,这意味着你有更多的准备时间了呢。
上海大学世界史的复试流程是:第一步,英文自我介绍,不多于3分钟,我准备了2分半的时间。自我介绍结束后,老师并没有就我的自我介绍提问,马上就进入了第二环节。专业课抽题。我抽到了关于英国近代史的一个问题,有1分钟的准备时间,可以在提前准备好的白纸上构思,然后开始回答。回答结束后,老师问了一个专业问题,你如何看待习总书记提出的当前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从政治、经济、文化这三个传统方面回答。后来又有一个老师就我的英文自我介绍问了一个简单的题,如何用法语说“历史”。最后老师问了我的研究兴趣,我说主要对新文化史这一块感兴趣,然后说了我对它的理解以及例举了基本我认为比较典型的新文化史著作。然后老师说面试结束了,请等待通知。
总体感觉整个过程挺流畅的,虽然上大很多老师专注于国别、地区史的研究,例如很有特色的土耳其研究、拉丁美洲研究,但我并没有刻意迎合他们的方向,而是在我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了充分的准备。(当然,我可能幸运地恰好没有遇到土耳其、拉美方向的老师)我想说的是,虽然老师们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但作为世界史的老师,他们首先对世界史是有一个宏观认识和把握的,我们的研究兴趣即使与他们的并非完全吻合,但肯定也在他们的认知框架之内,老师并不看重你对某个方向的认知程度,老师看重的是你的“历史感”,是历史系本科生应有的基本素养,对基本史料的认知、解读史料的能力、对基本史实的把握。
上海大学世界史专业考研最后的总结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在枯燥的重复中,经常会出现“意义危机”。我们会自我怀疑,我背这个东西到底有什么用呢?它真的会考到吗?但是意义并非在终点等待我们。在奔赴终点的路上,意义已经显现了。套用黑格尔关于真理的一句名言,他说“The truth is a process”,我觉得意义也是一个process,它存在于坚持的过程中,存在于我们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我很喜欢王维的一句诗,“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那些悲伤、迷惘、艰辛的日子确实存在,但坚持奋斗、坚持向前,我们终会笑对那些挫折和苦难。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下一篇: 上海大学的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考研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