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邓、三、科必背要点
2021-09-02 22:15:01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与过程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历史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这一新的革命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和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zui终达到共同富裕。”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党的十九大进一步修改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不仅将“美丽”纳入了基本路线,而且将“现代化国家”提升为“现代化强国”,扩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提升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五)“三步走”战略
(六)改革开放理论
新时期zui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改革的性质:*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第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改革是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的判断标准: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开放的性质:开放也是改革,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只有坚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必要的互接互补,加上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自力更上不断创新,才能赶上时代,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
(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改革开放开始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邓小平明确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的这一系列重要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与法制,等)
(九)“一国两制”
(十)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邓小平理论*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与过程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冷战后国际局势以及党的历史方位做出科学判断,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问题与核心观点
基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zui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一要务;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与过程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问题、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问题: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要义;第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第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第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三)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zui鲜明的精神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上一篇: 考研政治:党的初心和使命及新时代党的建设
下一篇: 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必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