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必背要点
2021-09-02 23:15:01
毛泽东思想
*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战争与革命)和实践基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了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2)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遵义会议以后至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指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思想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
(3)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四、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zui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zui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革命性与动摇性)的阶级。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一,基本优点。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第二,自身特点。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分布集中、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中国无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证。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一,革命范畴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第二,革命目标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反对“二次革命论”)。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反对“一次革命论”)。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民主)的反帝(内容上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形式上说是具有民族特点)反封建(科学)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决定的。*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根本原因);第二,革命的群众基础好(客观原因);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客观原因);第四,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主观原因);第五,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主观原因)。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一)统一战线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建立zui广泛的统一战线,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zui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总体上讲,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总结党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实践经验,主要有: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要依据革命的需要,对资产阶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要针对其两面性特点,在联合的过程中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进行必要的斗争。三是要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在革命进程中,要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四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要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和思想上的独立性。
(二)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民主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主要有: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一宗旨。三要坚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原则。
(三)党的建设
毛泽东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工程”,并明确指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他认为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中zui重要的是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一,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二,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第三,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第四,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两种过渡的经济成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三种主要经济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三、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采取和平赎买的方法。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都是按照“四马分肥”的方法分配。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采取定股定息的方式分配利润。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意义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优势。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我国的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也在有步骤地向前推进。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社会生活其他领域基本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理论依据是生产力的大发展总是在生产关系改变以后的理论。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zui深刻zui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第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论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毛泽东强调: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毛泽东指出,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专政和民主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毛泽东指出,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等等。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是工业化道路中zui重要的问题
毛泽东明确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zui重要的问题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要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中必须正确解决若干重大问题
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其中,zui主要的是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统筹兼顾的方针。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 初步探索的意义
*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2.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入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热点链接】习近平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zui深刻zui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习近平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上一篇: 考研政治:邓、三、科必背要点
下一篇: 考研政治: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