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管理类联考考研大纲解读及试题特点分析
2022-07-12 19:45:00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199科目)综合能力考试大纲具体内容如下,依次介绍大纲内容、逻辑部分大纲解读、试题特点介绍以及命题方向解读。
大纲内容
Ⅰ.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主要包括mba/MPA/MPAcc/MEM/MTA等专业联考)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确保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论证等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数学基础75分,有以下两种题型:
问题求解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条件充分性判断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逻辑推理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中文写作2小题,其中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共65分
IV.考查内容
一、数学基础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问题求解和条件充分性判断两种形式来测试。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
(一)算术
1.整数
(1)整数及其运算
(2)整除、公倍数、公约数
(3)奇数、偶数
(4)质数、合数
2.分数、小数、百分数
3.比与比例
4.数轴与绝对值
(二)代教
1.整式
(1)整式及其运算
(2)整式的因式与因式分解
2.分式及其运算
3.函数
(1)集合
(2)一元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3)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4.代数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
(3)二元一次方程组
5.不等式
(1)不等式的性质
(2)均值不等式
(3)不等式求解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简单分式不等式。
6.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三)几何
1.平面图形
(1)三角形
(2)四边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3)圆与扇形
2.空间几何体
(1)长方体
(2)圆柱体
(3)球体
3.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
(3)两点间距离公式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四)数据分析
1.计数原理
(1)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2)排列与排列数
(3)组合与组合数
2.数据描述
(1)平均值
(2)方差与标准差
(3)数据的图表表示
直方图,饼图,数表。
3.概率
(1)事件及其简单运算
(2)加法公式
(3)乘法公式
(4)古典概型
(5)伯努利概型
二、逻辑推理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和综合,以及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和人文等各个领域,但不考查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概念
1.概念的种类
2.概念之间的关系
3.定义
4.划分
(二)判断
1.判断的种类
2.判断之间的关系
(三)推理
1.演绎推理
2.归纳推理
3.类比推理
4.综合推理
(四)论证
1.论证方式分析
2.论证评价
(1)加强
(2)削弱
(3)解释
(4)其他
3.谬误识别
(1)混淆概念
(2)转移论题
(3)自相矛盾
(4)模棱两可
(5)不当类比
(6)以偏概全
(7)其他谬误
三、写作
综合能力考试中的中文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篇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选择若干要点,评论该论证的有效性。
本类试题的分析要点是:论证中的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准确,推理是否严密,论证是否充分等。
文章要求分析得当,理由充分,结构严谨,语言得体。
2.论说文
论说文的考试形式有两种: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每次考试为其中一种形式。要求考生在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命题或材料所给观点进行分析,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文章要求思想健康,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严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一、大纲解读
逻辑推理题的测试形式为单项选择题,要求考生从给定的5个选项中,选择1个作为正确答案。其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中逻辑试题的数量为30题,每题2分,共60分;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中逻辑试题的数量为20题,每题2分,共40分。
逻辑推理试题的内容虽然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但并非考察这些领域的专业知识,也不考察考生对逻辑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测试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判断、综合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与评价等的逻辑思维能力。考生按照本书介绍的规则和方法进行学习,即可轻松应对。
二、试题特点介绍
应试不需要专业的背景知识
命题者所关心的推理内容遍及所有领域:科学与医药,伦理与法律,政治与商务,运动与博弈,直至平凡的日常生活。其中所使用的多种多样的推理,都是命题者感兴趣的。但是命题者所关心的不是这些论证的题材,而始终是它们的形式(form)与品质(quality),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学会如何检验与评价论证。也就是说,考生无需任何学科、专业的特定知识,并且不要借助自己熟悉的专业知识来应对,而应着重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思维。
例题1:
一般计算机逻辑器件成本正以每年25%的比例下降,而此种计算机存储器件成本则以每年40%的比例下降。如果成本下跌的比例在3年内不变,3年后一般的计算机存储器件成本下降的数量要比一般逻辑器件成本下降的数量更大。
关于以下哪一项的准确信息在评价以上结论的准确性方面最有用?
A.今后3年内计划购买的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的数量。
B.一般的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实际收取的价格。
C.不同厂家的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的相对耐用性。
D.不同厂家的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的兼容性。
E.一般计算机系统所需逻辑器件和存储器件的平均数量。
►【精点解析】
解析:考生不需要有“计算机逻辑器件”“计算机存储器件”以及“成本”的背景知识便可选出本题的正确答案。甚至考生可以这样看待题干:X以25%的比例下降,Y以40%的比例下降。如果下降比例在3年内不变,3年后Y下降的数量比X下降的数量更大。
常用思路:题干论证显然存在“百分比谬误”,通常来讲,只有依据“基数”,才能考察百分数的意义。如:我们不能由“中国经济增长率高于美国”从而断定“中国经济总量高于美国”。题干论证要想成立,则需要补充百分数的基数,也就是B选项,只有明确它们原有的价格,才可以判断题干结论是否准确。
快解思路:结论中的核心是“成本”,选项中与“成本”有关的是A、B和E。A选项限定的论证范围是“3年内”,题干论证范围是“3年后”,淘汰。E选项的“平均数量”在题干中没有,淘汰。直接选B,这个技巧叫“话题相关一论证范围一致”,相关解题技巧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有详细解释。
答案:B
2.2应试重形式,轻内容
试题更多由逻辑推理出发,而不是从题干文字的含义出发,考生应该更多地去关注题干的逻辑形式和规则,而不是具体的内容和含义,因此不要过多纠缠在题干和选项内容的真实性上。
2.3应试需要快速阅读,抓住关键信息
逻辑考试的题目难度不大,但量很大。每道题有一定的阅读量,然而具体分配给每道题的时间只有1分钟左右。
因此,如何快速阅读,抓取关键信息,找出答案,是对考生的一个重要的能力考查点。
例题2:
杰桑,这位5世纪的青藏高原上英勇的武士,因被副将所出卖而离开拉萨,最后神秘地消失了。杰桑的行为,并且也只有他的行为与格鲁王儿乎完全吻合。因此,杰桑一定是传奇中格鲁王的历史原型。
以上论述至少还需要一个前提,以下哪个选项能够成为这样的前提?
A.现代历史学家考证了杰桑的行为比5世纪任何国王的行为都更卓越,
B.格鲁王的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的,而是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基础的。
C.杰桑的副将是最初的格鲁王传说的作者。
D.关于5世纪的传说通常润饰了5世纪贵族生活的真实情况,增加了它的浪漫色彩。
E.后人对历史事件的记忆总是不如对建立在这些真实事件上的传说的记忆准确持久。
►【精点解析】
解析:如果考生能够紧紧抓住题干中画线的部分,就能够很快选出正确答案。
题干全都围绕“杰桑一定是传奇中格鲁王的历史原型”这一结论论证,“历史原型”就是我们解题的关键信息,我们补充的前提就是要保征“格鲁王的故事”有真实历史事件作基础,否则题干结论就无法成立。
“杰桑,这位5世纪的青藏高原上英勇的武士,因被副将所出卖而离开拉萨,最后神秘地消失了”则属于非关键信息,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一带而过。关于抓住关键信息的方法,本书在论证推理相关章节中会有详细的说明。
答案:B
2.4应试不可轻视逻辑基础知识
我们面对的毕竟是逻辑考试,而不是中文阅读理解,更不是脑筋急转弯,适当地掌握逻辑知识,借助推理规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在近些年的考试中,形式逻辑的推理规则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掌握推理规则对考生而言显得越发重要。
例题3:
以下哪项是最无助于破译这份密码的?
A.知道英语中元音字母出现的频率。
B.知道英语中两字母结合在一起出现的频率。
C.知道英语中绝大多数军事专用词汇。
D.知道密码中奇数数字相对于偶数数字的出现频率接近于英语中R相对于E的出现频率。
E.知道密码中的数字3表示英语字母A。
►【精点解析】
解析:没有题干,你能选出答案吗?当然可以。
C选项和E选项都表示确定的信息,也就是必然发生的信息,最有利于破译密码。A选项、B选项和D选项表示的是概率,其结果是或然发生,而非必然发生,自然不利于破译密码。
D项选则是“……频率接近于……频率”,相对于A选项、B选项其更无助于密码的破译。
这些需要考生对逻辑命题有一定的理解。解题时间10秒钟。
答案:D
现在再看题干吧:
一个密码破译员截获了一份完全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敌方传递军事情报的密码,并且确悉密码中每个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只表示一个英文字母。
三、命题方向解读
根据联考大纲及近年考试的试题特点,联考的试题可以分为三大命题方向。
其一:形式逻辑,重点考查考生对于逻辑推理基本规则的应用,以及考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属于考试中规则性很强的一类试题。
其二:分析推理,重点考查考生对于复杂信息的分析能力,以及结合多个前提条件联合推理的能力。
其三:论证逻辑,重点考查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论证关系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及评价能力。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介绍这三个部分的命题特点。
3.1形式逻辑命题特点
例题4:
请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1)某班同学或者喜欢物理,或者喜欢化学,现在该班同学张三不喜欢物理,所以,张三一定喜欢化学。
(2)或者张三考上重点大学,或者李四考上重点大学,现在张三考上重点大学,所以,李四一定没考上重点大学。
(3)如果考上研究生,那么初试一定过线。现在张三初试过线了,所以,张三一定考上研究生。
(4)有的财务总监是注册会计师,所以,有的财务总监不是注册会计师。
►【精点解析】
(1)或者喜欢物理,或者喜欢化学,那就意味着该班的学生物理和化学至少要喜欢一个,如果张三不喜欢物理,那么就一定要喜欢化学,否则就无法满足至少喜欢一个。故(1)推理是正确的。
(2)或者张三考上重点大学,或者李四考上重点大学,那就意味着张三和李四至少有一个考上了重点大学,如果张三考上了,此时已经满足了两个人至少考上一个,那么无论李四是否考上都不影响,李四没考上就是可能发生,而不是一定发生。故(2)推理是错误的。
精点提示:
考生注意,“或者P,或者Q”表示的逻辑含义是“P和Q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如果已知P发生,那么Q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如果P不发生,那么Q—定会发生。
考生理解“或”判断,“否定必肯定,肯定不确定”这一规则,再遇见类似的推理时,即可快速得出结果。
(3)考上研究生的人,一定是初试过线的人。此时就意味着,如果初试没过线的人,一定是没考上研究生的人;但是张三初试过线了,若复试不合格,也不能考上研究生。也就是说,张三初试过线了,可能考上了,也可能没考上。故(3)的推理是错误的。
精点提示:
考生注意,“如果P,那么Q”表示的逻辑含义是“P发生时,则Q—定发生=Q不发生时,P一定不发生;但Q发生时,P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考生理解这个规则,遇见类似的推理时,即可快速得出结果。
(4)有的财务总监是注册会计师,可能只有一部分财务总监是注册会计师,此时有的财务总监不是注册会计师;但也可能所有的财务总监都是注册会计师,此时就没有财务总监不是注册会计师。故(4)的推理是错误的。
精点提示:
考生注意,“有的S是P”为真时,“有的S不是P”的真假是不确定的。考生理解这个规则,遇到类似的推理时,即可快速得出结果。
例题5:
如果风很大,我们就会放飞风筝。
如果天空不晴朗,我们就不会放飞风筝。
如果天气很暖和,我们就会放飞风筝。
假定上面的陈述属实,如果我们现在正在放飞风筝,则下面的哪项也必定是真的?
Ⅰ.风很大。 Ⅱ.天空晴朗。 Ⅲ.天气暖和。
A.仅Ⅰ
B.仅Ⅰ、Ⅲ
C.仅Ⅲ
D.仅Ⅱ
E.Ⅰ、Ⅱ、Ⅲ
►【精点解析】
考生可将题干的信息符号化:①风很大(P1)→放飞风筝(Q1);②天空不晴的(P2)不会放飞风筝(Q2);③天气很暖和(P3)→放飞风筝(Q3)。
将放飞风筝代入①,满足了Q1发生,此时P1是否发生不确定,也就是风很大无法确定真假;
将放飞风筝代入②,满足了Q2不发生,此时P2一定不发生,也就是天空一定晴朗;
将放飞风筝代入③,满足了Q3发生,此时P3是否发生不确定,也就是天气很暖和无法确定真假。
观察选项可知,答案选D。
精点提示:
考生注意,一旦掌握了推理的规则,只需按照固定的规则,即可快速解题。上述内容只是列举出形式逻辑考试所涉及的部分规则,考生可结合基础篇的知识点和强化篇的考点进行复习,即可完全解决这类试题。
3.2分析推理命题特点
例题6-7:(2018年管理类联考第54-55题)
某校四位女生施琳、张芳、王玉、杨虹与四位男生范勇、吕伟、赵虎、李龙进行中国象棋比赛。他们被安排在四张桌上,每桌一男一女对弈,四张桌从左到右分别记为1、2、3、4号,每对选手需要进行四局比赛。
比赛规定:选手每胜一局得2分,和一局得1分,负一局得0分。前三局结束时,按分差大小排列,四对选手的总积分分别是6:0、5:1、4:2、3:3。已知:
(1)张芳跟吕伟对弈,杨虹在4号桌比赛,王玉的比赛桌在李龙比赛桌的右边;
(2)1号桌的比赛至少有一局是和局,4号桌双方的总积分不是4:2;
(3)赵虎前三局总积分并不领先他的对手,他们也没有下成过和局;
(4)李龙已连输三局,范勇在前三局总积分上领先他的对手。
例题6:根据上述信息,前三局比赛结束时谁的总积分最高?
A.杨虹。 B.施琳。 C.范勇。 D.王玉。 E.张芳。
例题7:如果下列有位选手前三局均与对手下成和局,那么他(她)是谁?
A.施琳。 B.杨虹。 C.张芳。 D.范勇。 E.王玉。
►【精点解析】
考生乍一看这一道题目,会发现题干的信息量非常大,要求出四个男生和四个女生的分组情况,还需要求出分别对应的桌子编号、比分等信息。
但考生一定不要误入歧途,命题人在命题时,原本也没有要求考生求解出全部的结果,此时可结合问题进行求解,寻找与问题最相关的条件进行推理即可。
例题6的问题,要求解“总积分最高的人是谁”,此时可优先考虑从比分是“6:0”的条件入手,也就是满足有一个人3胜0负,他(她)的对手是0胜3负,条件(4)指出李龙连输3局,那么李龙就满足了0胜3负,也就是本题实际要求的就是哪个女生与李龙同一组比赛。
此时结合条件(1)“王玉的比赛桌在李龙比赛桌的右边”可得:①王玉(女生)没有与李龙对阵;②“李龙不在4号桌”,所以杨虹(女生)没有与李龙对阵;由于“张芳跟吕伟对弈”,所以张芳(女生)没有与李龙对阵;通过排除法可知,与李龙对阵的女生是施琳,即施琳总积分最高。
答案选B。
例题7的问题,要求解“前三局均下成和局”,也就是求“比分是3:3”的是哪一组?
由题干条件(3)可知三场都是和局者不是赵虎;由题干条件(4)可知三场都是和局者不是李龙,不是范勇。
因此,根据排除法可知,只能是吕伟,由此及条件(1)可推断另一和局者是张芳。
答案选C。
精点提示:
考生注意,本部分试题命题非常灵活,考生一定要掌握基本的推理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按照考试的要求进行训练,这样才能提升解题的速度与正确率。
3.3论证逻辑命题特点
例题8:(2013年管理类联考第44题)
足球是一项集体运动,若想不断取得胜利,每个强队都必须有一位核心队员。他总能在关键场次带领全队赢得比赛。友南是某国甲级联赛强队西海队队员。据某记者统计,在上赛季参加的所冇比赛中,有友南参赛的场次,西海队胜率高达75.5%,另有16.3%的平局,8.2%的场次输球;而在友南缺阵的情况下,西海队胜率只冇58.9%,输球的比率高达23.5%。该记者由此得出结论,友南是上赛季西海队的核心队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记者的结论?
A.上赛季友南上场且西海队输球的比赛,都是西海队与传统强队对阵的关键场次。
B.西海队队长表示:“没有友南我们将失去很多东西,但我们会找到解决办法。”
C.本赛季开始以来,在友南上阵的情况下,西海队胜率暴跌20%。
D.上赛季友南缺席且西海队输球的比赛,都是小组赛中西海队已经确定出线后的比赛。
E.西海队教练表示:“球队是一个整体,不存在有友南的西海队和没有友南的西海队。”
►【精点解析】
步骤1:质疑属于论证评价方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也就是哪个选项最能证明题干的结论没法成立,考生要紧扣题干的论证关系进行质疑。
步骤2:紧扣记者的结论。前提:每个强队都必须有一位核心队员。他总能在关键场次带领全队赢得比赛。→结论:友南是上赛季西海队的核心队员。
步骤3:分析论证关系,可知,若得到结论,前提需补充:友南在关键场次能带领全队赢得比赛。A选项对此进行质疑,为最佳选项。B、E为个人(队长、教练)的主观判断,通常对客观事实的针对性较弱。C选项,本赛季关上赛季何事?显然论证范围不一致。D选项缺失了“关键场次”的界定,选项作用不明。
答案选A。
例题9:(2019年管理类联考第27题)
据碳-14检测,卡皮瓦拉山岩画的创作时间最早可追溯到3万年前。在文字尚未出现的时代,岩画是人类沟通交流、传递信息、记录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
于是今天的我们可以在这些岩画中看到:一位母亲将孩子举起嬉戏,一家人在仰望并试图碰触头上的星空……
动物是岩画的另一个主角,比如巨型犰狳、马鹿、螃蟹等。在许多画面中,人们手持长矛,追逐着前方的猎物。由此可以推断,此时的人类已经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断?
A.岩画中出现的动物一般是当时人类捕猎的对象。
B.能够使用工具使得人类可以猎杀其他动物,而不是相反。
C.对星空的敬畏是人类脱离动物、产生宗教的动因之一。
D.3万年前,人类需要避免自己被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猎杀。
E.有了岩画,人类可以将生活经验保留下来供后代学习,这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能力。
►【精点解析】
步骤1:支持属于论证评价方式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也就是哪个选项最能证明题干的结论能够成立,考生要紧扣题干的论证关系进行加强。
步骤2:紧扣题干的推断。题干从事实:人们手持长矛,追逐前方猎物→推断:3万年前的人类已经居于食物链的顶端。
步骤3:分析选项。B选项直接指出:人类可以猎杀动物,而动物却不能猫杀人类,可得出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选项支持题干事实与推断之冋的关系,最能支持。
A选项迷惑性很大,岩画描述人类捕杀动物,但是否也存在动物猎杀人类的可能呢?如果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那就不能断定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
注意B选项“而不是相反”,考生认真体会理解这两个选项的差别。
D选项,说明人类并非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起到质疑的作用。
C和E与题干的论证关系不一致,故答案选B。
精点提示:
考生注意,论证逻辑需要考生仔细体会论证关系以及评价的力度强弱,可结合基础篇和强化篇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以上为大纲解读为逻辑部分内容,数学以及写作部分会陆续更出~有任何问题都欢迎和学长交流讨论哟~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上一篇: 超实用!新传实务写作模板分享
下一篇: 超详细的外国史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