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哈工大科学研究领域的“世界第一”
2021-09-03 15:18:56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中国成立70年来,"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逐渐成为哈工大鲜明而独特的办学特色和宗旨。
本文选取哈工大在科研领域达到"世界*一"水平的部分成果,共同领悟哈工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哈工大无模胀形技术——世界球罐加工技术领域的*创在哈工大校园里,多年来伫立的一个寓意"知识就是力量"的球形雕塑,早已成为师生眼中zui熟悉的"风景",也成为哈工大校园的一个文化地标。
这个球形雕塑所采用的无模胀形技术就是对100多年来球罐制造技术产生根本性变革、世界球罐加工技术领域*创的一项重要技术,曾荣获第36届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尤里卡发明金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而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就是被誉为"球王"的王仲仁教授。王仲仁发明的这项"球形容器无模胀形新工艺"从内部加压使多面壳体变成圆球,既不需用压力机,也不需用模具。采用该技术制造的液化气球形储罐、压力供水罐、球形供水塔等一批设备运行状况均良好。
此外采用该技术还制造了青岛市"五月的风"、哈尔滨博物馆广场艺术球及哈工大校园内的尤里卡球等多个大尺寸球形装饰。哈工大研制成功国际*个星箭一体化飞行器"快舟星箭一体化飞行器技术及应用"2014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该项目成果在国际上*次提出并实现了星箭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利用该成果研制的"快舟一号"卫星于2013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快舟一号"在巴基斯坦阿瓦兰地震、台湾花莲地震、新疆于田地震、四川冕宁县森林火灾、霍尼亚拉洪灾、马航MH370客机失联、中国科考船"雪龙号"破冰支援等灾害发生后,及时实施了灾情监测,快速获取了灾害信息。"快舟一号"作为我国首颗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卫星,还应用在工程建设、土地利用、采矿区开采、水文、环境等实时监测方面,为国内19个省份61家用户单位提供了高质量遥感影像。哈工大研制的全球*创反射面结构系统成功应用于FAST项目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天眼"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从概念到选址再到建成,耗时22年,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zui大单口径、zui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FAST项目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哈工大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沈世钊院士、范峰教授、钱宏亮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自2003年起全程参与了FAST项目结构系统的预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出的主动反射面结构方案和多项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FAST项目,为超级"天眼"的国家立项和落成启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哈工大牵头启动我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系目前世界zui大规模2017年12月28日,我国启动"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这是我国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实施的*个重大国家计划,也是目前世界zui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人类的生、老、病、死等都与基因有关。而基因组和基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类基因约有25000个,基因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体内这25000个基因的密码解开,从而破译人类的遗传信息。此次基因组计划,就是要绘制我们民族的基因图谱。项目*席科学家王亚东教授说,主要目标是研究中国人从健康到疾病是怎么转化的,为中国的医学研究或者是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按照计划,整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完成全部的测序与分析任务,这也将是当前世界上推进速度zui快的基因组工程。国际*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成功2018年1月23日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新一代高轨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三号搭载的激光通信终端,成功进行了国际*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此次试验由哈工大马晶、谭立英教授所带领的卫星激光通信团队负责。团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攻克了多项国际难题。
据介绍,试验任务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航天技术尖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后续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圆满完成环月探测任务2018年5月21日,"龙江二号"绕月小卫星随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搭载发射,2018年5月25日22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全球*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哈工大成为世界*个将微小型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的高校。
"龙江二号"整星重量仅47公斤,设计寿命1年,实际在轨运行437天,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2019年7月31日22时20分,在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精心操控下,"龙江二号"月球轨道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按计划在月球背面预定区域受控撞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探索了一种低成本深空探测的新模式。
国际*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TCR-CD3)结构2019年8月28日,哈工大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组装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CR-CD3 complex)的研究文章(Article)。该研究*次解析了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TCR-CD3)复合物(包含全部8个亚基)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通过对结构分析,揭示了TCR和CD3亚基在膜外侧以及膜内识别、组装成功能复合物的分子机制,从而回答了免疫领域关于T细胞受体结构的基础科学问题,对解析T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为开发基于T细胞受体的免疫疗法提供关键结构基础。
本文选取哈工大在科研领域达到"世界*一"水平的部分成果,共同领悟哈工大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哈工大无模胀形技术——世界球罐加工技术领域的*创在哈工大校园里,多年来伫立的一个寓意"知识就是力量"的球形雕塑,早已成为师生眼中zui熟悉的"风景",也成为哈工大校园的一个文化地标。
这个球形雕塑所采用的无模胀形技术就是对100多年来球罐制造技术产生根本性变革、世界球罐加工技术领域*创的一项重要技术,曾荣获第36届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尤里卡发明金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而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就是被誉为"球王"的王仲仁教授。王仲仁发明的这项"球形容器无模胀形新工艺"从内部加压使多面壳体变成圆球,既不需用压力机,也不需用模具。采用该技术制造的液化气球形储罐、压力供水罐、球形供水塔等一批设备运行状况均良好。
此外采用该技术还制造了青岛市"五月的风"、哈尔滨博物馆广场艺术球及哈工大校园内的尤里卡球等多个大尺寸球形装饰。哈工大研制成功国际*个星箭一体化飞行器"快舟星箭一体化飞行器技术及应用"2014年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该项目成果在国际上*次提出并实现了星箭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利用该成果研制的"快舟一号"卫星于2013年9月25日成功发射。"快舟一号"在巴基斯坦阿瓦兰地震、台湾花莲地震、新疆于田地震、四川冕宁县森林火灾、霍尼亚拉洪灾、马航MH370客机失联、中国科考船"雪龙号"破冰支援等灾害发生后,及时实施了灾情监测,快速获取了灾害信息。"快舟一号"作为我国首颗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卫星,还应用在工程建设、土地利用、采矿区开采、水文、环境等实时监测方面,为国内19个省份61家用户单位提供了高质量遥感影像。哈工大研制的全球*创反射面结构系统成功应用于FAST项目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天眼"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持建设,从概念到选址再到建成,耗时22年,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zui大单口径、zui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FAST项目由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接收机与终端、观测基地等几大部分构成。哈工大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沈世钊院士、范峰教授、钱宏亮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自2003年起全程参与了FAST项目结构系统的预研、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提出的主动反射面结构方案和多项关键技术成功应用于FAST项目,为超级"天眼"的国家立项和落成启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哈工大牵头启动我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系目前世界zui大规模2017年12月28日,我国启动"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这是我国在人类基因组研究领域实施的*个重大国家计划,也是目前世界zui大规模的人类基因组计划。
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人类的生、老、病、死等都与基因有关。而基因组和基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类基因约有25000个,基因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体内这25000个基因的密码解开,从而破译人类的遗传信息。此次基因组计划,就是要绘制我们民族的基因图谱。项目*席科学家王亚东教授说,主要目标是研究中国人从健康到疾病是怎么转化的,为中国的医学研究或者是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提供参考。按照计划,整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完成全部的测序与分析任务,这也将是当前世界上推进速度zui快的基因组工程。国际*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成功2018年1月23日从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获悉,我国新一代高轨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三号搭载的激光通信终端,成功进行了国际*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此次试验由哈工大马晶、谭立英教授所带领的卫星激光通信团队负责。团队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攻克了多项国际难题。
据介绍,试验任务达到预期效果,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空间高速信息传输这一航天技术尖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为后续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全球*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龙江二号"圆满完成环月探测任务2018年5月21日,"龙江二号"绕月小卫星随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搭载发射,2018年5月25日22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全球*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哈工大成为世界*个将微小型航天器送入月球轨道的高校。
"龙江二号"整星重量仅47公斤,设计寿命1年,实际在轨运行437天,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2019年7月31日22时20分,在地面飞行控制人员的精心操控下,"龙江二号"月球轨道超长波天文观测微卫星,按计划在月球背面预定区域受控撞月。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探索了一种低成本深空探测的新模式。
国际*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TCR-CD3)结构2019年8月28日,哈工大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团队在《自然》(Nature)上在线发表题为《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组装的结构基础》(Structural basis of assembly of the human TCR-CD3 complex)的研究文章(Article)。该研究*次解析了人T细胞受体-共受体(TCR-CD3)复合物(包含全部8个亚基)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通过对结构分析,揭示了TCR和CD3亚基在膜外侧以及膜内识别、组装成功能复合物的分子机制,从而回答了免疫领域关于T细胞受体结构的基础科学问题,对解析T细胞活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也为开发基于T细胞受体的免疫疗法提供关键结构基础。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上一篇: 安徽师范大学2020届保研情况
下一篇: 北师大珠海校区2019年计划招生6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