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考研,四川考研培训机构

  • 考研辅导杰出品牌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西南交大桥梁风工程团队助力虎门大桥恢复通车

2021-08-19 16:28:52

5月15日9时,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的虎门大桥恢复交通,首批车队从珠江两岸徐徐驶上大桥。上午10时整,西南交通大学廖海黎教授和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受广东省交通*团委托,以抗风*家身份出席了现场新闻发布会,回答了媒体记者有关大桥振动原因、抑振措施、恢复交通后的安全性等公众关心的问题。

廖海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跨度悬索桥出现振动是正常的,振动的原因可能是风、车辆等多方面因素,但要在可控范围内,不能影响桥梁安全,不能影响行车人的感受。虎门大桥的涡振,没有危及桥梁结构、行车安全,大桥的安全是有保障的。通过对虎门大桥紧急实施空气动力学措施、动力学措施来抑振,目前来看,效果比较明显,虎门大桥恢复正常。廖海黎还透露,目前正在准备更长远的控制措施,保障大桥长期可靠运行。

廖海黎教授在虎门大桥现场

即将进入台风季,虎门大桥是否会受到影响?廖海黎表示,台风对悬索桥的主要影响是颤振,虎门大桥在设计时已做了充分的考虑,几乎不会受到台风影响。同时,大桥此次出现涡振后,相关单位也做了试验,台风条件下不会导致危险性颤振。

从5月5日下午,虎门大桥桥面因发生长时间较大幅度的竖向涡激振动,致使全桥实施双向全封闭,禁止车辆通行,到5月15日上午恢复正常交通,西南交通大学桥梁风工程团队为大桥应急抑振措施制定和尽快恢复交通决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1997年建成的虎门大桥是中国工程师自主设计、建造的*一座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曾获第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国家大奖,在中国桥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虎门大桥的异常振动引起了广东省政府、交通运输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公众和舆情的广泛关注。鉴于虎门大桥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对珠三角地区交通的重要作用,迅速查明大桥异常振动的真实原因,对于消除公众疑虑、评估结构安全性、对症下药地寻找抑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西南交大桥梁风工程团队深夜进行风洞试验

为解虎门大桥燃眉之急,西南交通大学桥梁风工程团队迅速行动,克服疫情期间种种困难,组织精干力量对大桥振动原因开展理论分析,同时以超常速度、zui短时间设计制作了风洞试验模型。5月9日上午,廖海黎教授受广东省交通*团邀请驰赴大桥现场,与各方面*家一道昼夜研讨解决方案。在"后方战场",马存明教授在校内带领科研人员连续奋战三个昼夜进行风洞试验,*一时间拿出了试验数据,给出了判定大桥振动原因和制定抑振措施的科学依据。5月10日下午,廖海黎教授代表我校科研团队在虎门大桥现场向广东省领导和*家报告了我校的试验结果,为大桥应急抑振措施制定和尽快恢复交通决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获得了省、交通*团领导的高度赞扬。经过大桥养护工人昼夜奋战,5月11日上午,大桥应急抑振的扰流板安装完成。经过三天持续东南风的实际考验,国内知名桥梁*家组成的*家组认为,大桥已具备恢复通车的技术条件。

西南交大桥梁风工程团队昼夜进行计算分析

在这次支援虎门大桥的应急行动中,我校桥梁风工程团队发扬了特别能吃苦,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科研为国家社会经济服务的宗旨;廖海黎教授和桥梁工程系张清华教授还受邀以现场或视频形式数次参加了国内*家论证会,为虎门大桥振动原因分析、结构安全评估和应急抑振方案献计献策。虎门消振中的交大力量又一次为交大赢得了声誉。

自5月11日实施应急抑振措施以来,大桥未再发生显著振动;5月15日恢复通车以来,大桥运行平稳,恢复了日交通量6万多车的正常状态。

后记:虎门大桥设计负责人是我校1964届校友郑明珠总工。1993年虎门大桥设计期间,我校已故钱冬生教授、桥梁工程系强士中教授、郑凯锋教授、沈锐利教授和唐继舜教授等一大批教师分别作为*家、设计者参与了规划和设计工作,在这座中国桥的建设中展现了交大力量。

 

原文链接: https://news.swjtu.edu.cn/shownews-20178.shtml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