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考研小白码住!40个新传专业术语大全
2022-06-01 12:45:00
1、隐性采访
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2、新闻客观性
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
3、县级融媒体
县级融媒体,是在国家体制和统一改革格局下建立的县级新型传媒单位,是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
4、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中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
5、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产生“质变”,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如电子杂志、博客新闻等等;而广义的“媒介融合”,包括一切媒介及其有关要素的结合、汇聚甚至融合,不仅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还包括媒介功能、传播手段、所有权、组织结构等要素的融合。
6、建构
在文化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学批评上的使用,建构是指在已有的文本上,建筑起一个分析、阅读系统,使人们可以运用一个解析的脉络,去拆解那些文本中背后的因由和意识形态。
7、新闻特写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
8、圈层
“圈层”顾名思义,是一个圈子,是在阶层分化的社会背景下,自然产生的相对中高端的特定社会群体的概括。它可以是广义的一个具有相同社会属性的阶层,也可以是一个区域内本身社会联系很强、社会属性相近的群体。
9、祛魅
祛魅是指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也可简单理解为,去除吸引人的力量。引申之,也可以指主体在文化态度上对于崇高、典范、儒雅、宏大叙事、元话语的能指疑虑或“神话”的消解。
10、全媒体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响、动画、网页等多种传媒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广播、电视、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受(三屏合一),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传统媒体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样态全方位拓展的现象,任何传播主体都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综合传播。
11、奇观
媒介奇观是美国学者凯尔纳曾提出的“媒体奇观”概念,指的是“能体现当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其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
12、异化
异化是指在资本主义下,剩余价值被粉饰为经营利润,劳动成为商品,而劳动人民降低为资本家的奴隶、只会劳动的机器的过程。
13、四全媒体
全媒体就是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归纳为“四全媒体”。全程媒体即全流程跟踪、全链条播报、全角度切入;全息媒体强调全形态呈现、全维度体验;全员媒体即全员参与、全局动员、全面触达、全体互动;全效媒体则旨在创造更好的效益、提供更全的服务和更优的体验。“四全媒体”论断是对新媒体全面崛起之后的传播格局、舆论生态做出的科学判断,全面深刻地阐释了当下中国所面临的媒体格局。
14、新闻述评
新闻和评论的杂交。把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加以综述,在综述过程中加以分析、评论,预示其发展趋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后果。记者来信、采访札记也属新闻述评。
15、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多领域的大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信息茧房使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但社群间的沟通并不见得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
16、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重要角色,是人群中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传媒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大众传播,加快了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影响。
17、新闻线索
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是引导记者进入采访的尚待证实和挖掘的信息,具有不确定性、表面性和有待证实的特点。
18、采访札记
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19、赛博空间
赛博空间(Cyberspace)一词是控制论(cybernetics)和空间(space)两个词的组合,指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基础,以知识和信息为内容的新型空间。它是人类用知识创造的人工世界,一种用于知识交流的虚拟空间。
20、中央厨房
中央厨房指的是采集同一个内容素材进入全媒体数据库,媒体内各类传播渠道、子媒体根据需要对这些素材进行二次加工,生产出各种形态的新闻产品;最后按照介质特点、传播速度、传播需要,通过多种媒介逐级发布、传播。通过内容的集约化制作,实现新闻信息的多级开发,以提高传播效果,节约传播成本。
21、硬新闻
所谓硬新闻,是指有关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突发事件或含有实质内容的重大信息的报道。这类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可以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因此,它有两个严格要求:一是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二是报道要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22、软新闻
所谓软新闻,多指关于社会、市井、风俗、民情等方面的情况或趣闻轶事的报道,也包括带人情味的特写。软新闻往往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其主要功能是为受众提供娱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时间性不强,但特别讲究写作技巧。
23、拟态环境
拟态环境指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结构化后向人们所展现的环境。
24、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又称新新闻主义。从广义上看,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写作,或“第四类写作”,从狭义上看,非虚构写作指的是美国六十年代兴起的非虚构小说、新新闻报道、历史小说等新的写作样式和体裁。一般认为,非虚构写作是基于真实发生的事件,采用文学写作的手法,利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将事件重新结构化的一种新闻写作方式,注重人物的语言、心理以及行为等细节描写。
25、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事实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新闻题材是能充分说明新闻主题的事实材料。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对新闻主题的思考,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联系当前的形势、中心工作和实际情况,思考新闻主题的深化问题。二是比较几种主题思想考虑方案的优劣好差,确定最佳方案。
26、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指记者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7、新闻传播的公正性
新闻传播的公正性是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也被称作“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有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28、戏仿
戏仿,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二次创作的一种。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29、媒介化社会
一个全部社会生活、社会事件和社会关系都可以在媒介上展露的社会,媒介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媒介影响力对社会的全方位渗透。
30、传媒生态
传媒生态环境是传媒开展传播活动以及自身生存发展所涉及到的环境条件。当今,媒介的网络化、信息的数字化、传播的全球化形成了多元化的媒介环境。
31、把关人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32、UGC
UGC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而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33、回声室效应
回声室效应在传媒体领域是指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
34、新闻批评
新闻批评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与媒介批评的区别在于:新闻批评是指新闻媒介通过批评性的报道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介实施的对社会各方面事物的批评;媒介批评是把新闻媒介作为批评的靶子和对象。
35、媒介审判
媒介审判又名新闻审判,意指新闻媒介报道正在审理的案件时超越法律规定,影响审判独立和公正,侵犯人权的现象,这种现象多数是发生在刑事案件报道中。媒介审判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概念,意指新闻媒介超越正常的司法程序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先在性的“审判预设”。
36、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指新闻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或尽量使硬新闻软化,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三大表现:(1)将严肃新闻娱乐化,也就是将硬新闻软化;(2)增加软新闻数量,减少硬新闻数量;(3)表现形式或语言上的娱乐化。
37、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自我传播或自身传播,是个人接收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处理活动。信息交流发生在主我和客我之间,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受信息的客体是同一个人。作为最基础的人类传播形态,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社会传播活动的基础。
38、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的面对面或凭借简单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人际传播是一种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
39、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内传播,二是组织外传播,这两个方面都是组织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组织内传播包括正式的纵向传播与横向传播、非正式渠道的人际传播和小群体传播。组织外传播包括组织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活动。
40、后真相
后真相(post-truth),网络流行语,用来描画“客观事实在形成舆论方面影响较小,而诉诸情感和个人信仰会产生更大影响”的情形。其中,“Post”表示的是“超越”,也就是“真相”不再那么重要。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上一篇: 2023考研备考:专业课复习资料怎么找?
下一篇: 23考研专业课复习方法分享:五轮复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