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热点|从新传的角度来看“小镇做题家”
2022-08-01 20:45:00
最近“明星考编”一事火了,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截止目前,关于#某明星考编三大争议#话题阅读次数13.5亿,讨论度34.1万次。
随着明星考编一事的发酵,“小镇做题家”一词也被推上热搜,不少大牛纷纷下场为“小镇做题家”正名,一时之间,公平与正义、特权与程序、寒门贵子等话题甚嚣尘上。
明星考编一事,网上争议讨论很多,我们无法知晓事情背后的全貌和真相,暂且不论。
但作为新传学子,我们需学会拨散迷雾,看清热点舆论事件背后隐藏的传播逻辑,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点客观理性地分析舆论。
毕竟,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而时事热点的高关注度、高传播度自然是新传考研的重点,不少高校实务出题方向也会倾向热点事件,如,运用传播学相关理论,分析2020年新冠肺炎背景下在线教育的发展(复旦大学,2021)、运用新闻传播理论分析曹园的新闻舆论报道(湖北大学,2022)等。
所以热点事件,很重要,大家一定要关注起来哟~
接下来,我们就带着新传的眼光一起来看一看热议的“小镇做题家”吧~
事件概述:
(图源网络,侵删)
“小镇做题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最早诞生在豆瓣“985废物引进计划”小组。大意是指出生小镇,努力做题,通过高考改变人生轨迹的学子。小镇青年本意是自嘲,但中国新闻周刊一句“这些小镇做题家每天上培训班,做真题卷,也仍然考不中那个能为他们带来安全感的编制内职务”,其贬低嘲讽之意,群情激奋,彻底引爆舆论。
常见题型:名词解释、论述题、实务评论等
考查知识点:知识鸿沟、塔西佗陷阱、多级传播等
理论分析:
1.知识鸿沟
大众传播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知识沟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信息社会中阶层分化问题,在此事件中,中国新闻周刊将明星和小镇做题家放到了对立面,文章中多次强调明星的重要性,认为明星是稀缺资源,与科学家无异。但在提及小镇做题家时,却满是嘲讽,轻视鄙夷。
根据知识鸿沟理论可知,一个人的成就,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其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差异也是重要原因。中国新闻周刊忽略先天物质基础条件,贬低小镇青年,既是对知识鸿沟的无视,也是对所有默默努力的人的否定。每一个小镇做题家都值得被尊重!
2.塔西佗陷阱
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
“塔西佗陷阱”是个非常危险的现象,特别是在政治社会治理中,因为一旦陷入这个陷阱,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就会丧失。此次中国新闻周刊因其不当言论,受到了网友的讨伐,在一片“骂声”中,紧急撤稿。经此一事后,该周刊的价值导向受到质疑,也失去了网友的信任,一定程度地陷入了塔西佗陷阱。未来,其公信力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
3、多级传播
许多学者进一步研究发现,传播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心环节,还要经过多种形式的人际传播过程。
早前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发表之后,并没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经过一众意见领袖的发文讨论之后,掀起了一阵舆论声浪,如,“大山女孩的校长妈妈”张桂梅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人家说做题对孩子不好,我们没办法,我们只有这个办法!”;最强大脑选手“北大花花老师”发声自身就是“小镇做题家”,做题是出路等言论使得中国新闻周刊文章再度发酵,意见领袖伴随社交媒体人际传播等作用使得言论影响流呈现多级走向,也使该事件影响力不断扩散。
好啦,以上就是学长针对“小镇做题家”舆论事件联想到的一些新传理论,小伙伴们有什么高见,欢迎留言评论区咱们一起探讨~
其实,我们会发现,从开始备考到最后考试,每个月会有非常多的热点事件,但并不需要把这些事件完全给背下来,更多地还是需要学会用新传的理论分析事件背后的传播问题。
在看待这些问题时,学长建议可以从传播者、受众、传播过程、传播效果四个方面结合理论对应分析,这样思路会清晰很多,前提是要对理论基础掌握好哈~
小伙伴们,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学长~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新传知识分享,别忘了点赞关注收藏哦~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上一篇: 我这样看待985,211是否正确?
下一篇: 2024考研复习:手把手教你刷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