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经济学考研知识热点解读「中国债务」
2022-10-14 20:45:00
2021年6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949亿元。其中,发行一般债券2344亿元,发行专项债券5605亿元;按用途划分,发行新增债券5335亿元,发行再融资债券2614亿元。
2021年6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期限12.2年,其中一般债券8.6年,专项债券13.7年。
2021年6月,地方政府债券平均发行利率3.46%,其中一般债券3.33%,专项债券3.51%
【热点解读】
一、什么是国家债务
一国经济的杠杆率是指该国的整体债务与该国GDP的比值,而一国的整体债务主要是由居民、非金融类企业、政府和金融类企业这四大部门的债务构成。
按照中国的具体情况,将四大部门债务的统计口径予以说明:
①居民部门,居民部门的债务全部是贷款,主要来自于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贷款;
②非金融类企业部门,该部门的债务主要由银行贷款、企业债券、影子银行融资构成,其中影子银行融资主要来自于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
③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债务由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构成,其中地方政府债务又分为地方融资平台和非地方融资平台两个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主要分为三类,即银行贷款、城投债、基建信托;
④金融类企业部门,该部门债务主要来自于金融债。以前,中国的债务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不良贷款不断展期,僵尸企业一直占用着资源,大量资金过度投资到固定资产。
目前,我国的资产负债表处在健康的水平,但局部存在风险,尤其体现在过高的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以及偏高的地方政府杠杆率两个方面。类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整体杠杆率在其中仍属于中等水平,其中我国的居民以及中央政府仍存有一定加杠杆的空间。
下面主要就地方政府债务和债转股进行具体阐述:
二、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债"(全称:地方公债),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政府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是地方政府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它是作为地方政府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政府预算,由地方政府安排调度。
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运用不仅会影响到该地区的资本存量,对于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也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两个财力缺口,分别是"天然型财力缺口"和"竞争型财力缺口".
前者是指分税制改革使得财权不断上移,事权却逐层下推,这一过程所形成的巨大财政压力逼迫地方政府忽视发债的成本,从而形成债务风险。后者是指如今的官员考核模式以经济发展指标为重心,为了在这种"标尺竞争"的争夺赛中拔得头筹,地方政府官员大肆举债搞"政绩工程",产生了极大的债务风险。
根据目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类型及成因的不同,可以将政府债务风险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隐性债务风险,二是专项债务风险,三是债务置换风险。
(1)隐性债务指的是由于原因未明或被"视而不见"而处理为非直接、非公开形式的债务。在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政府部门通常以设立政府融资平台的方式来举借债务,或是借助于其他企事业单位,具体举借方式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
(2)专项债是指各地政府为具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我国专项债券的发行工作全权由中央部门统筹安排,只能用于具有公益性质的资本支出,或是进行适度的债务归还,并且专项债券的收入和支出需列于政府性基金之下,以确保专款专用。
(3)债务置换是指地方政府把高成本的存量债务置换为利率相对较低的地方政府债券,分为定向承销和公开发行两种模式。债务置换的目的在于减轻地方政府短期内的偿债压力,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的期限结构,理顺地方政府及债权人之间的债务关系,提高当地债务市场化程度。置换债券的发行利率通常偏低,这一举措也隐含着中央政府的隐性担保和财政兜底。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的问题
(1)增长过快,整体规模巨大
据了解,在当前的地方政府工作领域,债务数据增长过快,是比较普遍的问题。从2014-2018年,部分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和具体的数据在不断地增长,这给政府后续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地解决,那么势必会给政府内部运营环境和当地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
(2)管理忽紧忽松,管理模式不规范
在政府债务方面,所开展的相关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管理执行力度不够显著,在针对政府债务方面所指定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并不规范,导致政府债务环境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进而增加了其他的运行风险。比如说,国家在相关财政政策的制定上,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而给政府的债务风险控制造成一定的阻碍。
(3)缺乏有效融资渠道,偿债风险突出
地方政府在开展各项建设活动时,因为融资渠道有限,导致政府债务风险增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后期各项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虽然国家已经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提出了《预算法》相关法规,要求政府在开展各项建设工作时,需要注重预算的控制与管理。然而在具体的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地方政府受到融资渠道的限制,导致债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见,在当前地方政府运行环境当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债务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现存问题的原因
(1)历史宏观政策的影响
在地方政府工作领域,之所以会存在明显的债务风险,其主要原因在于历史宏观政策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地方政府所投资的一些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盈利的周期比较长,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够呈现出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导致政府在一段时间内需要承担一定的债务。同时,国家在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上,并未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体制,导致地方债务问题控制工作缺少宏观政策规划和引导,而导致债务风险问题始终存在。对此,国家必须做出思想上的改革,并且想办法对工作体制进行优化。
(2)地方与中央财权、事权不匹配
据了解,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领域,虽然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因为地方与中央方面缺乏一定协调性。众所周知,在当前的国家体制发展领域,具体呈现为以中央为主导,尤其是财务方面的权利,中央部门占据主导性的地位。而在具体事务的执行方面,主要以地方为主导。这就导致地方政府在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与之对应的资金条件得不到满足,因而限制了各项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再加上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匮乏,所以只能通过借贷的方式开展相关活动,导致债务风险持续增加。
(3)地方政府的考评机制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在针对地方政府,所设定的考核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味地以GDP进行考核,导致地方政府在经营思想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GDP指标,不惜大力借贷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导致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给后续的建设工作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4)缺乏中长期规范的债务管理制度
在当前地方政府发展领域,之所以存在较大的债务风险,主要原因在于相关的债务管理体制还不够全面和具体,导致地方政府在具体开展债务控制工作时缺乏一定的政策导向。同时,因为针对地方债务风险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持续增加了债务风险隐患。可见,造成地方债务风险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因此,国家以及相关部门需要针对地方政府具体发展情况,就存在的债务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促进政府经济实现长远的发展。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